第二十章不能苦了孩子
顾文奎向白掌柜保证,家里会支持孩子学习刺绣。 “你们家做的已经很好了。”白掌柜拉住顾若欣的双手,这孩子的手保养的很好,一看就是没做过粗活的。 明白白掌柜是什么意思后,顾文奎尴尬地咳了几声,顾若欣把头扭向一边白掌柜的话实在没办法接。 “白掌柜肯收下家宝做徒弟,我们感激不尽,您看我们交多少银钱做学费合适呢!”人家白掌柜虽然没提,自己家也不能装糊涂啊! “费用就不必了,老实说这些年想拜我为师,学习刺绣的闺秀、小姐数都数不过来。我可不是什么人都收的,要不是家宝底子好,有灵气,各方面都挺符合我收徒要求的,你们家就算每年给五十两银子,我也不会收下她的。”白掌柜话说的很直接。 顾文奎相信她说的是实情:“您选个合适的日子,让家宝拜您为师,我们请您和绣坊了各位师傅一起吃顿饭。” 白掌柜摆手:“今天是集市,明天让家宝在家里休息一天准备一下,后天就过来学习刺绣吧!她最好是能住这里,在绣坊里待两天住一晚,再回家待两天。你们如果放心的话可以让她在这里常住,吃穿免费,她只要好好练习刺绣就行。” 这事……顾文奎还不知道媳妇听说后会是个什么反应呢?他可不敢轻易答应:“孩子娘今天没来,我们回去商量一下,后天送家宝来的时候,再给您回话行吗?” 白掌柜点头,事情说的差不多以后,顾文奎带着闺女和绣坊里的人道别,俩人在路边的小摊子上要了两碗面,吃完准备回家。 现在走到家也得下午了,他们在家里还不知道急成什么样了呢! “爹,等等我,我要去前面一趟。”顾若欣人爹爹在翰墨轩旁边等自己,她“噔噔、噔噔!跑进店里喊了声:“关大哥在吗?” “小妹妹,你忙完了。”关铮明正在收拾书架闻声走出来道。 “真对不起啊!是我求你帮忙找书,自己却爽约了,今天又遇到点意外,结果害你等了那么久,实在抱歉。”顾若欣弯腰赔礼道。 “没什么的,我看店要晚上打烊才能离开,所以你早点来,晚点来对于我来说是一样的,这是你要的书。”关铮明把一本虽然有些旧了,却保存完好的书递给顾若欣。 顾若欣谢过后,从怀里掏出今天卖绣品所得的三百五十文钱,余下的二十五文,她还想给弟弟买点零食和肉呢! “你这是做什么,这本书是我用过的不收钱的,既然你喊我一声关大哥就别客气了,快把钱收回去!”关铮明说什么都不肯收下钱。 既然不肯收钱,顾若欣从袖子里掏出两个绣着翠绿竹叶的荷包,递给关铮明:“这两个荷包送给关大哥,小小谢礼,不成敬意,希望关大哥不要嫌弃。” 绣工不错啊!关铮明问顾若欣这是谁绣的,顾若欣觉得对他没什么好隐瞒的,也就实话实说了:“这件事还希望关大哥替我保密。” “你给你哥哥买纸笔的钱是卖荷包赚的吗?”关铮明有点心疼顾若欣,这孩子太懂事了,自己要是有这样一个妹妹,该有多好。 “可惜荷包、帕子不值几个钱,我想给哥哥买最好的宣纸和笔墨、还有书本;给弟弟买他喜欢吃的肉包子和蜜饯。”好在现在已经成功迈出第一步了,顾若欣对以后的生活充满信心。 “你真够不容易的,你把上次剩下的那些纸拿着吧!算我送你哥哥的,不要钱,这本《论语》用完,还回来以后,我还有书,可以让你哥哥自己过来借读,如果他字写的好,还可以来这里抄书,也能赚不少钱。” 太好了!顾若欣掏出二百文放在桌上:“大哥哥已经很照顾我了,我也不能总是占便宜,这次我拿二百文的纸,下次再拿剩下的,我爹还在外面等着呢!我先走了,以后再来看关大哥。” 出门之际,顾若欣用袖子遮掩一下,把纸张放进空间,手里拿着本用布包的《论语》找爹爹汇合去了。 “家宝,这……好像是卖笔墨、书本的铺子吧!你来这么干嘛?”顾文奎问。 “爹,我上次来县城时,认识了这里的掌柜,人很好的,他答应把自己以前读过的书借给哥哥,我是来拿书的。” 书本比粮食和肉贵多了,村上的私塾用的书是夫子自己手抄的,而且是循环使用,因为书肆里卖的书,一般人家根本买不起。 “家宝……这行吗?”无缘无故的人家怎么肯把这么贵重的东西借给闺女呢? “你放心吧!关大哥人很好的,咱们快往家走吧!娘和弟弟该等着急了,爹,别忘了给麟哥买两个肉馅包子。” 父女俩回到家的时候,牛车刚停稳,院门就从里面打开了:“你们两个真能逛啊!再过一会儿天都黑了,我还以为你们今晚要在县里住了呢?”吴金香使劲瞪了丈夫和闺女一眼,就不应该让他们一起出门。 “姐!”顾麟笑嘻嘻凑过来,他知道姐姐干净,不喜欢自己脏兮兮的样子,早早就把手洗净,等着爹和姐姐给自己带回来惊喜了。 “就你好吃!”顾若欣把包子递给弟弟,在娘要发怒之际赶忙解释:“我和爹就给麟哥买了俩包子,再没乱花钱,对了,中午每人还吃了一碗面,不过已经是最便宜的那种了,我真的没骗您。” “你们要是快点往家赶,面钱就能剩下了,真是太能败家了,以后不管谁求情,我都不会让你们俩单独出门了。” 不就吃了两碗面,跟剜了她心头肉似的,顾若欣此刻有点担心,娘会不会答应自己跟白掌柜学刺绣呢? 顾文奎用宽大、粗糙的手掌摸摸闺女的头,这次不管用什么方法,都要让媳妇点这个头,孩子如果能过上好日子,有希望奔个好前程,为什么一定要把她留在乡下呢? 大儿子过了年已经十一了,夫子说他很用功,来年秋天说什么也要送他去县里念书,不能再耽搁了。 大人吃点苦,挨点累没什么,再也不能让孩子跟着这种日子了。